專訪 Omnichat CEO 陳正達:「對話式商務」怎用 AI Agent 自我進化?

專訪 Omnichat CEO 陳正達:「對話式商務」怎用 AI Agent 自我進化?

文章來源:https://blog.omnichat.ai/tw/inside-ai-agent/

Inside 專訪報導,針對Omnichat 執行長陳正達分享,如何從對話商務的新創,進階為具備 AI Agent Studio 的跨國 SaaS 平台,進一步解析品牌如何用 AI Agent 自我進化。Omnichat 分享透過「客服 Agent」「購物 Agent」與「行銷 Agent」三大模組,提供智慧化客服、個人化推薦與行銷自我優化等功能,有效提升首次解決率與導流效果。且開放式架構的平台,開放企業自由選用 AI 模型,並透過 Social CDP 橫跨不同通路整合顧客資料,打造一致又精準的品牌體驗。

由於 Omnichat 也是一間跨國新創,當我們問到不同市場的差異化策略時,Alan 毫不猶豫地指出語言與通訊平台的「地方感」是 AI 服務進軍多國的最大挑戰。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企業營運的邏輯,而「對話式商務」,可能是這波浪潮中最同時貼近行銷人與消費者的一環。在這條路上,來自香港、深耕台灣與東南亞的 Omnichat,今年推出自家的「AI Agent Studio」想為亞洲 MarTech 注入一股新動能。
在《AI Agent:台灣人工智慧新巨浪》專題裡,我們想問問 Omnichat 創辦人兼執行長 Alan Chan(陳正達),聊聊他們如何從一間聊天機器人新創,蛻變為擁有 AI Agent Studio、橫跨多國市場的 SaaS 平台的?「對話式商務」跟 AI Agent 結合,又會有什麼樣的新潛力?

對話式商務跟 AI Agent 結合的潛力

「過去我們在做自動化的時候,都需要設定很多 rule-based 的條件,現在 AI 可以制度化幫助客戶完成這些事情。」Alan Chen 開門見山地說明了 AI Agent 帶來的根本性改變。Omnichat 新推出的 AI Agent Studio 包含客服、購物與行銷三大核心功能,每一個都針對企業營運的關鍵環節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

在客服領域,傳統的聊天機器人往往只能處理簡單的 FAQ 問答,一旦遇到複雜問題就必須轉接人工客服。但 Omnichat 的 AI 客服 Agent 能夠根據客戶的對話歷史、過往互動紀錄進行深度學習,大幅提升首次解決率。Alan 分享了一個香港客戶的實際案例:「以前他們可能有 70% 的客戶需求需要讓真人來接,現在透過 AI 參與,已經減少到小於 40% 的需求還要轉給真人處理。」

購物 Agent 則能夠根據客戶的瀏覽行為、購買紀錄和即時需求,提供高度個人化的產品推薦。特別是在圖像識別功能方面,客戶甚至可以上傳照片讓 AI 識別相似商品,這種互動方式可以再度降低購物摩擦。Alan透露,一位台灣客戶在導入購物 Agent 後,短短一週內就產生了三到四位數的導流效果,雖然無法精確統計最終轉換,但導流效果已經相當明顯。

行銷 Agent 的推出則解決了許多企業在行銷活動執行上的痛點。過去行銷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受眾分析、文案撰寫、視覺設計等工作,現在AI能夠根據品牌目標自動生成適合的行銷內容和策略建議。更重要的是,系統還能根據前一次活動的效果數據,持續優化後續的行銷策略,形成一個自我迴圈的行銷生態系統。

開放式 AI 架構讓品牌自主選擇

面對 AI 模型百花齊放的當下,Omnichat 選擇現在很流行的「平台式思維」,讓客戶根據需求自由調度模型資源。Alan 坦言,不同模型各有所長,例如 ChatGPT 適合廣泛知識推理與對話精準度,Claude 擅長保持語氣一致性,而 DeepSeek 則在中文應用與客製化語料方面表現突出。

在 AI Agent Studio 中,每一個 agent(不論是客服還是行銷)皆可個別設定使用哪一個模型驅動。對於有 IT 團隊的中大型企業而言,他們甚至可將內部已有的模型接入 Omnichat 平台,繼續利用既有技術投資成果。這種開放式架構的設計,不僅增加彈性,也讓品牌能夠主動思考哪一種模型適合什麼情境。

Social CDP:解決品牌最大痛點的關鍵引擎

從對話起家,但 Alan 強調,真正讓 Omnichat 與眾不同的是其資料整合能力。他宣稱 Omnichat 所打造的 Social 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是一套能夠橫跨 LINEMessengerInstagram、網站與實體店等不同管道的「顧客識別與行為追蹤系統」。

「消費者在不同的 Channel 裡面都跟品牌互動,比如說賣衣服的品牌在 Facebook 發廣告,客戶可能會在 Facebook 互動,但他們也有 LINE 的Channel,也有 IG 的帳號。」Alan 解釋了現代消費者的複雜行為模式。Omnichat 的解決方案是透過身份匹配技術,將同一位消費者在不同平台上的互動軌跡串連起來,建立完整的客戶 360 度檔案。

在這個系統底下,品牌可以完整追蹤使用者的跨管道旅程。例如,一位顧客可能先在 Facebook 廣告上點擊產品,接著在 LINE 詢問客服,最後於門市完成購買。Omnichat 能將這些零散足跡整併為單一使用者識別,並透過標籤、興趣分類與轉換率分析進一步分群,作為後續行銷與推薦的基礎。

這樣的能力,不僅提高了 AI Agent 回應的準確性,也讓企業真正掌握了第一方資料主導權。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其實也能感受到這樣的變化:因為訊息是連貫的、推薦是個人化的、服務是熟悉的,品牌體驗會變得更一致。

地區語境深耕

由於 Omnichat 也是一間跨國新創,當我們問到不同市場的差異化策略時,Alan 毫不猶豫地指出語言與通訊平台的「地方感」是進軍多國的最大挑戰。

例如他指出,台灣使用者習慣講究禮貌與語氣的溫度,香港則需兼顧中英文與廣東話語境,日本品牌強調準確性與格式邏輯,而韓國企業則期待極高效率與 Kakao 平台整合能力。

聽起來很 common sense,但對 AI 來說,這就是特別需要進行微調、下功夫的地方。Omnichat 的做法,是針對每個市場深度調整語言風格與介面通路,並同步開放 SDK 與 API,讓當地企業能將自有模型與服務快速對接平台。同時他們也積極與 AWS 等雲端服務提供商合作,透過 Bedrock 與其他 AI 模型訓練平台,提高模型執行效率與安全標準,強化大型企業在資安與合規上的信任度。

佈局 Plug-and-Play 式 Agent

未來一年 Alan 認為 AI Agent 與企業系統的深度整合將成為接下來一到兩年的關鍵趨勢。「AI Agent 的重點就是它可以幫助客戶去做到更多流程上面的自動化,而流程上面的自動化避免不了要介入他們企業的系統。」

MCP 和 Google 的 Agent-to-Agent 就是要完成這件事,這些標準將讓AI Agent能夠真正與企業後端系統無縫對接。「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今天你要去訂機票,你跟AI互動說明你想去哪個地方、哪一家航空公司,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機票已經幫你訂完。」這種端到端的自動化將徹底改變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回到 Omnichat 自家,Alan 表示將會推出更多 Plug-and-Play 式的 AI Agent 模組,讓中小型企業也能低門檻導入智慧團隊。而在全球版圖上,除了已穩定佈局的台灣、香港與東南亞,Omnichat 也正積極前進日本、韓國與澳洲市場,並規劃串接 TikTok 等新興平台。

Omnichat 是 awoo 合作夥伴,若想了解 awoo AI 電商行銷解決方案及 OMO 解決方案,歡迎立即諮詢,將有 awoo 專業顧問為您服務。

▎延伸閱讀:AI Agent 是什麼?從實務應用到企業轉型的關鍵攻略

▎延伸閱讀:Google I/O 2025:對話式 AI 搜尋新時代,購物體驗的突破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