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4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達636.83億元 電商產業投資量穩居龍頭,突破百億大關

2025-08-05

2024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達636.83億元 電商產業投資量穩居龍頭,突破百億大關

(2025/08/04 台北訊)

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今日發布《台灣2024全年度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顯示台灣數位廣告市場總量達636.83億台幣,然而,受到2024上半年全球政經情勢不明,國內市場表現並不亮眼,隨著川普當選,態勢相對底定,第四季市場回復動能,故2024數位廣告市場整體僅有4.32%的成長。

圖一:過去十年台灣數位廣告量變化

報告指出,行動端廣告投放達495.33億元,佔總體數位廣告77.9%,顯示台灣消費者行為已徹底行動化,成為購買決策的主要場域。若以媒體屬性分析,一般媒體廣告量396.04億台幣、成長率4.58%,社群媒體廣告量則有240.79億台幣,成長率3.89%,兩者比例與2023年相同,維持在「1.6:1」的狀態。

在各類型廣告中,受惠於旅遊娛樂產業復甦、境外電商品牌的積極投資,以及AI廣告自動配置影響,關鍵字廣告為去年成長最多的類型,成長率為9.97%。影音廣告部分在2024年受遊戲產業缺乏大作影響,串流instream與外展outstream兩大類型加總,整體成長率為3.5%,動能較差,低於全年度數位廣告的4.32%。但其中,外展型的outstream因AI廣告對曝光自動配置調節影響,加上外展型的outstream基期較低,所以有顯著的成長。

圖二:2024年台灣數位廣告類型概況

產業部分,電子商務產業穩居數位廣告投放龍頭,投放量103.67億台幣,年成長5.49%,首度突破百億大關,數位化程度高達95%。APP/遊戲產業以72.45億台幣位居第二,但受中國收緊遊戲產業監管措施影響,市場缺乏大作,出現1.13%的衰退。

成長動能最強的產業為休閒娛樂(11.88%)與時尚精品(10.34%)。疫情後各國歌手紛紛展開巡演,加上台北大巨蛋正式啟用,台灣演唱會與體驗娛樂經濟大爆發,帶動兩大產業從低基期強勢反彈,出現兩位數的成長。

圖三:2024年台灣數位廣告產業投資概況

比對全媒體環境,過去十年數位影音與電視廣告量能變化顯示,2024年數位影音廣告達186.19億台幣,而電視廣告為171.60億台幣。數位影音廣告成長率3.5%,電視廣告則衰退3.7%,顯示媒體消費習慣的明顯轉移。

負責廣告量調查,DMA研究組召集人、安浦菲成效行銷組負責人陳柏全指出,從2024年開始,不論是流量、投放或是內容生成,明顯感受到AI對於整體數位廣告生態的影響,而這影響在今年度更將進一步放大。他分析,主因在於隨著ChatGPT、Claude等對話式AI工具的普及,消費者可以直接向AI獲得整合性回覆,過去網站透過SEO優化爭取搜尋排名,藉此獲得流量和廣告收益的模式,面臨挑戰。不僅是流量端的變化,越來越多平台導入AI自動配置包括廣告素材、版位,以及生成大規模客制廣告,都改變原有預算分配的策略模式。

圖四:台灣過去十年全媒體廣告量變化

此外,消費行為日漸多樣既有平台出現流量成長瓶頸,零售媒體、聯網電視(CTV)等新興廣告場域開始受到關注,也帶動對第一方數據交換需求,產業需要建立資料交換與身份識別(ID)框架,實現個人化投放目標。

DMA理事長、貝立德總經理王冠翔表示:「2024年台灣數位廣告市場在全球政經不確定性中仍保持穩健成長,顯示台灣數位行銷生態的韌性。2025年面對AI技術快速發展、經濟環境挑戰以及新興廣告場域崛起,業界需要更靈活的策略應對,並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跨媒體整合。」

附註:

(一)本會自2006年起,開始進行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調查,主要研究推估方法為,調查公司GfK針對每個媒體規模,將媒體分類為不同規模(XL/L/M/S)建立一個右偏態的推估架構,依其銷售規模來做分層,根據不同規模計算不同推估放大倍數。進而計算整體媒體投放量。非數位的數字,則由台灣尼爾森公司協助提供。

**關於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

DMA為台灣地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數位行銷相關協會,2005年創立原名為「台北市網際網路廣告暨媒體經營協會」(簡稱IAMA),為因應數位潮流及市場變化需求,擴大產業影響力,2017年改制為全國性組織「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為台灣地區具規模與影響⼒的數位⾏銷相關協會。

現任理事長電通傳播行銷集團貝立德總經理王冠翔,協會共有153家團體會員、18位個人會員。因應會務所需,會員依會員公司業務內容,分成三大產業組別,包括「媒體組」、「代理商組」及「應用組」,同時也設立「產業研究」、「數位奇點獎」、「政策溝通」、「跨域交流」、「新創工作」、五大功能小組,定期舉辦會員爐邊交流會、專業論壇、海外參訪等活動,建立了緊密地交流網絡,鼓勵台灣產業界優秀的人才與公司,持續為產業發展找到全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