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GA的「資料層級範圍(Data Level Scope)」:學習GA的必備觀念

在「Google Analytics教學,第一次看介面就上手」與「【Google分析:維度/指標】看懂GA報表前,不可不知道的指標與維度」這兩篇文章中已經介紹過GA的操作方法,以及可以觀察的指標與維度了。但是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看到「工作階段、使用者、跳出率、來源/媒介」等等一大堆的指標與維度往往都會崩潰大喊:「要記得的也太多了吧!」
所以這篇文章將會介紹大家一個學習GA時一定要知道的概念,也就是「資料層級範圍(Data Level Scope)」。這個概念在許多GA教學都會配置在「自訂維度/指標」的章節才會開始跟大家剖析,但是髮藍客認為,要學好GA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學會這個概念,包準你能夠打通任督二脈!好,就讓我們開始吧!
TL;DR 文章太長但時間不夠,沒關係可以跳著看

GA的資料層級範圍

先來聽聽這個故事吧!小藍今天早上第一次到awoo的部落格觀看我們SEO的相關文章,然後又瀏覽了首頁。發現awoo除了SEO外還有撰寫GA與Google Ads的相關文章,覺得不錯於是加入了他的書籤。在下午,又用同一台電腦的同個瀏覽器透過書籤到了awoo的部落格閱讀了第二篇文章,覺得awoo的文章寫得不錯,於是訂閱了awoo的電子報,以在第一時間看到awoo撰寫的最新文章以及相關講座活動的資訊,訂閱完成後離開了網站。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來探討GA到底是如何記錄小藍的行為。在GA內記錄的方式可以有三種資料層級範圍:

  • 使用者(User):記錄個別的使用者,也就是這個「人」
  • 工作階段(Session):紀錄單次造訪網頁與離開網頁的過程
  • 匹配(Hit):紀錄所有使用者與網站之間的互動,包括頁面瀏覽、點擊按鈕、提交表單等等。


因此,我們可以把上面故事中,小藍的行為與GA所會做的事情拆解為以下環節。
早上:

  1. 有個「使用者」來了!我沒有看過他!
  2. 紀錄新使用者,並給他一個專屬編號作為紀錄
  3. 這位使用者有了一個新的「Pageview」的「匹配」
  4. 這是第一個「Pageview」的「匹配」,所以將它視為一個新的「工作階段」
  5. 使用者瀏覽了首頁,創造了一個新的「Pageview」的「匹配」
  6. 使用者離開網站,結束「工作階段」


下午:

  1. 有個「使用者」來了!我有看過他的編號!他不是新的使用者!
  2. 這位使用者有了一個新的「Pageview」的「匹配」
  3. 這是第一個「Pageview」的「匹配」,所以將它視為一個新的工作階段
  4. 使用者在有追蹤的訂閱表單上提交,產生了一個新的「匹配」
  5. 使用者離開網站,結束「工作階段」


而也因為是層級,所以他們是有從屬關係的,我們可以從這個方式來理解:

一個「使用者」可以產生多個「工作階段」
每個「工作階段」中都可以再可以產生多個「匹配」


至於資料層級範圍中還有一個層級是「產品(Product)」,但這個會是在有安裝電子商務程式碼的網站內才會利用的到,因此在日後awoo的文章會再進一步討論,在這篇文章中就先不多談了。

從GA的資料層級範圍學習GA

當你具備這樣的觀念後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GA內的每一張報表以及指標維度了。因為你在GA中看到的每一個指標維度,都是基於其中一種「資料層級範圍」而產生的。
我們可以從小藍去日本玩的例子,用這個實際的範例協助各位理解這個概念:

使用者資料層級範圍

當小藍到了成田機場時填寫了入境登記卡嗎?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記錄下小藍的性別以及年齡等相關資料。換成GA來說,就會是使用者在第一次到達網站時記錄下這位使用者的相關資料等等,也就是「性別」、「年齡層」這兩種維度。

工作階段層級範圍

在每一次到達成田機場時,也都能夠記錄小藍這一次到達日本搭的是哪一個航空公司、這次在日本境內滯留了多久。換成GA來說,就會這一次工作階段的相關資料,也就是「來源/媒介(是Google搜尋到網站的或是從FB點擊連結進站的)」這個維度或是「單次工作階段」這個指標。

匹配層級範圍

在每一次到日本的旅程之中,也會記錄小藍在日本境內買過什麼東西、吃過什麼東西。換成GA來說,就會這一次工作階段內所產生的多個匹配,如頁面瀏覽或是有紀錄的事件。

基於以上,從報表分類你就可以看到其實每一張報表都是會跟「資料層級範圍」有關的,因此當有了這樣的觀念的時候你就可以很快速地去了解到每個指標維度是在哪一個層級範圍,來理解如何使用這個維度或是指標。下面圖中,你可以看到這幾個報表分類主要是依據哪一個層級範圍的資料來產生報表的。

從「行為」裡「網站內容」中的「所有網頁」及「到達網頁」這兩張報表來看,我們就可以明顯地去瞭解他們之間的差異了。以第一個指標來說,同樣是計算網頁類型的維度,但因為「所有網頁」的維度「頁面」是「匹配」層級,因此用來計量的指標為「瀏覽量」;「到達網頁」的維度「到達網頁」則是「工作階段」層級,因此使用的計量指標為「工作階段」。

結語

如同第一段所說,髮藍客自己在學習GA時就是因為太晚學到了這一段的內容,而造成在茫茫的指標與維度中失去了道路,也因為如此,awoo要在我們比較前面的文章就跟大家介紹這個概念。
在未來,awoo的部落格也會針對這篇文章種所提到的「使用者」或「工作階段」以及其他更多的指標來做更近一步的解釋與教學。如果你先看過了這一篇文章,你一定可以更快速的理解你在那個章節上要學習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在學習的到底是GA裡哪一個部分的功能。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不要忘記幫我們點個讚,加訂閱部落格以及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大謙語氣),我們下次再見囉!
p.s.
這邊的觀念在Google的官方文件內是撰寫在「自訂維度和指標」這一篇的內容內,大家可以再多參考一下!
傳送門: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2709828?hl=zh-Hant
延伸閱讀:
正確理解Google Analytics「工作階段」定義、計算、重要性
提高網站「轉換率」,你必知的4件事
正確理解跳出率、離開率,與Google Analytics分析應用
【Google分析:維度/指標】看懂GA報表前,不可不知道的指標與維度
網站分析是什麼?該從何開始學起?
Google Ads再行銷廣告,使用GA設定名單投放策略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