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演進的今日,深入了解其發展趨勢成為企業與個人不可或缺的課題。
曾準確預測 Google、Apple 等科技巨頭崛起的投資界傳奇人物、被譽為「網路女王」的 Mary Meeker,於 2025 年 5 月透過其創立的公司—— BOND,發布了長達 340 頁的《AI 趨勢報告》,內容涵蓋從技術演進、產業應用到社會影響的全面分析,本文節錄彙整三大重點,希望能帶領讀者快速掌握要點,擬定未來策略!
一、AI 將取代中階白領?Agent 崛起的未來工作現場
生成式 AI 應用範圍的擴散速度遠超過歷史上任何科技工具(包括智慧型手機與網路),並持續以「快、便宜、準確」三大指標快速進步,如 GPT-4o 語音輸出延遲僅 232 毫秒,幾乎等同真人對話反應時間,單次推論成本相較 GPT-3 也降低許多,能使更多開發者與中小型企業用得起 AI。
BOND 報告指出,美國 Fortune 500 公司已有超過 80% 導入至少一種 AI 工具,根據 McKinsey 報告,企業在導入 AI 自動化流程後,營運效率平均能提升約 30%。而 OpenAI、Google 等 AI 領導公司則正積極發展更高階的 Agent 系統,強調記憶模組與上下文持續性,預期未來 AI 將不只是輔助,而是代勞。例如結合瀏覽器、程式碼執行器與文件處理工具,能在無需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完成整個簡報製作流程,顯示出 AI 作為工作副手、甚至取代中階白領工作的潛力。
延伸閱讀:AI Agent 是什麼?從實務應用到企業轉型的關鍵攻略
二、AI 已成為產業升級的共同語言
AI 技術的進化不只在技術圈掀起浪潮,也正實質改變產業的營運模式。在教育領域,AI 正逐漸成為師生共學夥伴,從個人化教學建議到即時解惑皆有實例落地,World Economic Forum 也指出,71% 教師與 65% 學生都認為 AI 是大學與職場成功的必要技能;醫療方面,美國 FDA 已核准超過 950 款 AI/機器學習產品,部分大型醫療集團亦開始導入 AI 問診助手,大幅提升初診效率;在金融產業,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則建立了專門的 AI/ML 研發組織,目前已有超過 450 項 AI 應用部署於上市場務,例如風險檢測、交易優化與付款驗證等。
在零售與電商產業,73% 的零售業者已採用或測試 AI 技術,Shopify 調查顯示 44% 的零售商使用 AI 進行預測分析,41% 用於顧客分群與個人化服務,此外 AI 也被廣泛應用於商品推薦、動態定價、庫存管理等多元用途。例如 日本歐舒丹 導入 awoo AI 為商品自動貼標、預測消費者購物意圖,以即時的標籤點擊數據進行精準的商品推薦,網站跳出率大幅減少,電商轉換率更成長 600%。而在台灣,國民鞋品通路 鞋全家福 更將 AI 商品標籤用於 OMO 佈局,將線上的標籤點擊數據跨部門共享,改變實體店面貨架陳列,帶動特定品牌業績月成長率高達 76.3%,採購部門也因為暢銷品增加,跌價損失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 49.9%,提升庫存迴轉率,也有效帶動毛利成長。
延伸閱讀:AI 商品標籤助攻「日本歐舒丹」電商體驗升級!顧客好逛好買帶動 CVR 成長6倍
延伸閱讀:涼鞋竟能在寒冬熱銷?阿物科技靠「關鍵 AI 商品標籤」 為客戶找出隱藏的熱賣數據
三、被預測為「AI 的終點」—— AGI 是什麼?
AGI 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是指「能表現出人類具備的所有認知能力的 AI 系統」它將能跨領域學習、靈活推理與創造,甚至具備創意與情緒理解等能力。簡單來說,AGI 是我們目前所見 AI 工具的終極型態,將不再需要人類編寫指令,而是能自主理解與行動。
《時代雜誌》2025 年評選百大人物 Google DeepMind CEO - Demis Hassabis 在採訪中表示:「我們距離 AGI,可能只剩 5 到 10 年。」Demis Hassabis 認為若人類正確且負責的使用 AGI,最樂觀的情況來說 AGI 或許可成為有史以來對人類最有益的技術,將可能治癒所有疾病、開發新能源、甚至能解決氣候災害等問題。然而 AGI 帶來的不只是機會,還伴隨兩大風險與爭議—— 「濫用」與「失控」。AGI 的潛在風險除了可能遭有心人士濫用,還包括行為不可預測、無法可解釋、潛藏偏見等問題,一個能自主生成決策的 AI 若未設有安全邊界,可能會演化出違背人類倫理的行動,顯示這場 AI 競賽將不只是技術,更是道德與制度的深水區。
有鑒於前述的安全疑慮,OpenAI 等機構皆已建立多層監控機制,致力於建立 AGI 的監督、測試與停用機制,而各國政府雖皆高度關注 AI 治理與法規議題,展現的態度卻不盡相同。川普上任後頒布行政命令推翻拜登的保守策略,轉向去管制化以追求保持 AI 技術全球領先的目標,而歐盟則於 2024 年通過全球首部具約束力的 AI 法規《AI Act》,要求高風險系統需具備透明性、審查與資料保存機制、禁止用於社會信用評分或即時臉部辨識監控,其中《通用人工智慧 (GPAI) 實踐準則》將於 2025 年 8月生效,除了歐盟國家外,勢必也將影響世界各國的技術供應商。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對 AI 的應對政策仍呈現「碎片化發展」,但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國際協會對跨國 AI 治理框架的推動,預計未來十年將進入「數位治理全球競局」的新常態。
結語:我們的角色:是觀眾,還是共同設計者?
AI 的未來不應只是科技菁英與資本市場的對話,而是所有人的參與機會。教育制度需要調整、組織文化需要升級、政府機構需要制度創新。我們每個人都是技術時代的「共同設計者」,有責任也有機會參與塑造 AI 世代的規則與倫理。與其害怕抗拒,不如主動投入、深入了解,才能提早擬定應對策略,站在浪尖往前湧上而不會在原地被浪潮所吞噬。
若想要進一步了解 awoo AI 電商行銷解決方案及 OMO 解決方案,歡迎立即諮詢,將有 awoo 專業顧問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