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oogle 搜尋結果頁 (SERP) 的頂端,使用者經常會看到一種特殊的資訊呈現方式,其格式與標準的搜尋結果不同,有著豐富的描述性摘要內容,這種醒目的版位被稱為「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 。精選摘要通常出現在搜尋結果頁上的精華版位,使其在視覺上極具優勢,但到底要怎樣才有機會佔領「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 版位呢?awoo 將透過本篇文章告訴你!
什麼是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
精選摘的運作方式是當使用者在 Google 上搜尋特定的問題時,Google 自動化系統會判斷某個網頁包含能夠直接回答使用者搜尋查詢的特定段落。系統會從高度相關的網頁中「擷取」這段內容,並將其連同來源網頁的標題、URL 和一個可點擊的連結一起展示在精選摘要框中。這種設計目的在讓使用者,能夠更快速、更方便地發現他們尋求的資訊
「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 主要由三項元素組成:頁面內容摘要(可能會出現文字段落、列表、表格或甚至影片)、網頁標題、網頁網址。此外,精選摘要經常伴隨圖片出現,有研究報告顯示約有 27.58% 的「精選摘要」會包含圖片,但這些圖片卻不一定會來自於提供文字摘要的同一個網頁。
如下圖範例,文字摘要為「悠活原力」,但圖片卻來自於「大研生醫」及「配方時代」
而為了可以持續優化「精選摘要」,Google 也讓使用者參與其中,只要點選精選摘要下方的「意見回饋」連結,就可以為這則「精選摘要」提供優化的意見(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會有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的出現?
「精選摘要」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 Google 為應對快速變化的數位環境及使用者行為所採取的策略性回應。隨著資訊取得速度不斷加快,傳統的搜尋結果列表已難以滿足使用者對即時解答的渴求。精選摘要的簡潔、直接的格式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以下將針對幾個改變的原因來進行討論
搜尋習慣的改變
以搜尋引擎來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已經深植在許多人的生活當中,但是當獲得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過去的搜尋行為所產生的搜尋結果,也愈來愈無法滿足快速尋求解答的需求,「精選摘要」的形式恰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在最快速的時間內,提供簡潔的問題解答。
行動裝置使用率增加
針對全球連網裝置的使用狀況,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上網、搜尋動作的比率正在快速地增加,甚至已經超越桌上型裝置的使用率,而在行動裝置的搜尋行為當中,「精選摘要」提供簡潔的版面設計、直接快速的答案,都非常貼近於行動裝置的體驗。尤其在行動裝置上,有研究指出它可能佔據超過 50% 的螢幕空間,這自然會將競爭對手的結果往下推,大幅提升自身內容的曝光機會。
語音搜尋興起
隨著行動裝置與智慧助手的成長,語音搜尋的方式也就相對的隨之增長,像是 Siri、Google Home、Amazon Alexa…等,都可以用語音的方式直接問答,且使用者傾向於以問句形式進行語音搜尋,都與「精選摘要」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也代表「精選摘要」對於語音搜尋的發展是一股正向的助力。BACKLINKO 的研究指出,40.7% 的語音搜尋答案來自「精選摘要」,這凸顯了「精選摘要」在語音搜尋生態系中的關鍵地位。
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 為何重要?有何優勢?
當 Google 在 2014 年 1 月首次提出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時,就引起了各界踴躍的關注與討論,其中有不少的討論都在擔心,如果使用者可以在 Google 搜尋結果頁就以精選摘要的方式得到問題的解答,會不會讓使用者的行為就停在搜尋結果頁結束,不會進一步的點入網頁中,而影響到網站的點擊率與流量呢?
到底精選摘要能不能實際的增加流量與點擊率呢?國外網站 Ahrefs 就曾經針對超過 2 百萬個精選摘要進行監測,分析出精選摘要對於點擊率的影響。一個沒有精選摘要的 SERP,排名第一的網頁平均 CTR 約為 26%;但當精選摘要出現時,該摘要獲得 8.6% 的點擊,而其下方的原本排名第一的網頁 CTR 則降至約 19.6%。這顯示精選摘要可能會分食第一名網頁的點擊。
延伸閱讀:認識 Google 的搜尋結果【SERP】,16種元素全解
延伸閱讀:SEO 排名第1名還不夠,爭取 Sitelinks(網站連結)還能提升更多流量
此外,出現在精選摘要中能顯著提升品牌知名度與權威性。位於 SERP 最顯眼的位置,被 Google 選為最佳答案來源,自然會讓使用者對該品牌產生更高的信任感和專業認知。使用者往往會將精選摘要的內容視為可靠的資訊來源。
所以儘管存在關於頁面在 SERP 點擊率下降的可能,但對於贏得摘要的網站而言,其獲得的競爭優勢:包括超越對手、提升品牌權威。因此,即便存在潛在的權衡,針對精選摘要進行優化,仍然是當今競爭激烈的 SEO 環境中一項至關重要的策略。
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常見的類型
為了最有效地回答使用者搜尋的不同類型關鍵字,Google 會以多種格式來呈現「精選摘要」。了解這些常見類型及其觸發條件,對於制定內容優化策略至關重要。至於到底有哪些常見的「精選摘要」類型呢?這些類型分別又佔有多少比例呢?就讓我們從以下的說明中來了解吧!
1. 段落型
這是最常見的精選摘要類型 ( SEJ 網站研究表示,段落型摘要約佔所有「精選摘要」的 70%),以一個文字區塊的形式,提供對搜尋問題的直接定義、解釋或摘要,而且有時會伴隨一張相關圖片,通常會出現在以「是什麼」(What) 及「為什麼」(Why) 等詢問類型的搜尋問題 (如下圖所示)。
2. 列表型
列表型摘要會以項目符號或數字編號的方式呈現,根據 MOZ 研究報告 預估佔比約在 37% 左右,是第二常見的精選摘要類型。
數字列表型式的摘要通常會出現在需要按順序呈現的內容中,如 : 步驟說明、排名、流程..等(如下圖所示)。
項目符號列表型式的摘要通常會出現在不需特定順序的項目,如 : 列舉項目、功能清單、推薦項目..等(如下圖所示)。
3. 表格型
Google 直接從來源頁面的 HTML 表格中提取數據,並在 SERP 中以表格格式直接呈現精選摘要,相較於段落和列表型,表格型較少見,SEJ 網站研究 預估佔比約在 6.3%。通常會出現在需要比較價格、優缺點、費率、年份、尺寸..等(如下圖所示)。
4. 影片型
會以影片(通常來自 YouTube)作為主要答案,經常會突顯影片中的某個特定片段,但在中文搜尋結果中幾乎不太會出現,在英文的搜尋結果中比較會呈現。主要針對需要視覺化教學或演示的類型查詢內容,如下圖範例的 “How to do a plain stitch in knitting”。
Google 選擇哪種精選摘要格式並非隨機,而是與其對使用者搜尋意圖的判斷密切相關 ,如果 Google 認為使用者想尋找定義,則傾向於顯示段落型;如果認為使用者需要步驟指導,則選擇數字列表型;如果是比較數據,則表格型更合適;若是需要視覺教學,則影片型效果最佳。這意味著,成功的精選摘要優化方式不僅要提供答案,更要判別使用者意圖,並以 Google 最可能選擇的格式來撰寫呈現的內容。
如何獲得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版位
要想獲得精選摘要版位,需要結合策略性的內容規劃、特定的 HTML 格式以及結構化資料,以下將介紹精選摘要的關鍵優化方式。
基本條件與信賴的內容
- 由於 Google 是從排名靠前的網頁中提取摘要內容的,所以想要獲得精選摘要,網頁首要條件是在 Google 搜尋結果的第一頁佔有一席之地。
- 內容本身必須是高品質、準確、對使用者有幫助且值得信賴的,符合 E-E-A-T(經驗、專業、權威、可信度)原則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涉及 YMYL(Your Money Your Life)的領域時。
關鍵字研究與目標設定
- 可以優先鎖定問題類型的關鍵字,例如包含「誰」、「什麼」、「哪裡」、「何時」、「為什麼」、「如何」等的查詢字詞。
- 大量的精選摘要是由長尾關鍵字(更具體、更長的搜尋詞組)觸發的。針對這些具體的長尾問題進行優化,成功率通常更高。
- 可以從關鍵字搜尋結果的「相關問題」發想,這些「相關問題」的內容通常就是來自於使用者搜尋的精選摘要內容。
- 深入分析目標關鍵字背後的使用者意圖,判斷使用者是想尋找定義、步驟、比較還是價格資訊,以便選擇最合適的內容格式來回答。
內容結構與 HTML 用法
- 在內容中,針對目標問題提供清晰、簡潔、直接的答案,最好緊跟在相關問題或標題下方,常見策略方式是「先給答案,再深入闡述」。
- 使用清晰、有層次的H標籤 (H1, H2, H3 等) 來組織頁面內容結構,幫助 Google 理解內容層級結構,將目標問題或核心關鍵字包含在 H2 或 H3 標題中,通常被認為是有效的做法。
- 對於步驟說明或項目清單,使用正確的 HTML 列表標籤 : <ol> <li> 用於數字編號列表、<ul> <li> 用於項目列表。
- 對於需要呈現數據或比較的內容,可使用 HTML 表格標籤 : <table>, <th>, <tr>, <td>。
- 由於精選摘要經常會搭配圖片顯示,故在內容中包含主題相關的圖片以及使用圖片 alt 說明文字,將更有機會出現在精選摘要的圖片中。
頁面上的結構化資料
雖然結構化資料對於精選摘要不像對複合式摘要那樣是直接的觸發條件,但添加相關的結構化資料標記有助於搜尋引擎更深入地理解頁面內容,這可能間接提升頁面被選為精選摘要的機會。建議應用的結構化資料如 : Article、FAQ、Recipe…等。
綜合來看,贏得精選摘要並非單靠某個技巧,而是需要系統性的方法。包括選擇正確的長尾關鍵字,創建能夠直接、清晰回答使用者意圖的高品質內容,並透過清楚的頁面 HTML 架構和結構化資料,讓 Google 能夠輕鬆地識別和提取答案。
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s) 與 AI 未來演變
精選摘要自 2014 年推出以來,已成為 Google SERP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影響了 SEO 策略和使用者行為。
然而,由於 AI Overviews 的興起, AI Overviews 利用生成式 AI 在 SERP 最頂端提供綜合性 AI 解答及摘要來源,直接與「精選摘要」在需求上產生重疊,這可能改變未來「精選摘要」的出現頻率或消失的可能性。
AI Overviews (如下圖) 未來相當有可能會直接取代「精選摘要」版位。
而從「精選摘要」到 AI Overviews 的出現,體現了 Google 不斷強化其直接在 SERP 上提供答案的能力。這意味著,未來內容策略的重點,可能會從吸引使用者點擊連結至網站頁面,轉變為讓內容本身成為 Google 或其他 AI 工具可以直接提取和呈現的權威答案來源。讓網站內容獲得更多的不同來源的曝光,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
因此,雖然針對特定精選摘要格式進行優化仍然具有價值,但更長遠的策略應該融入對 AI Overviews 的考量。這意味著需要加倍重視內容的 E-E-A-T、確保內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採用清晰的邏輯結構,並覆蓋使用者可能提出的相關問題。
幸運的是,這些原則不僅有助於贏得精選摘要,也是在 AI 驅動的搜尋時代獲得成功的基礎。專注於為使用者創造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並讓機器可以更好理解,將是在這個持續變化的搜尋版圖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